昨日,多名市人大代表建言,佛山要在社保、公积金等政策上给高级人才做好服务,解决广东金融高新区的留人难题。
现状:人才资源仍是瓶颈
截至目前,广东金融高新区已有100多个项目正式投运,从业人口达1万多人,已具规模。
“我们在高级金融人才方面还很缺乏。”市人大代表崔志辉说,他所在的法国凯捷主要从事咨询外包服务,需要大量既懂小语种又在财务领域有经验的高级人才。而放眼广东省,这样的人才都不是太多。“我们原来在广州,还可以和一些院校合作培养人才,但从2010年公司整体从广州搬迁到佛山后,这样的人才更加紧缺。”
崔志辉的感受并非个案,金融高新区内如PICC、法国凯捷、广发金融中心等金融机构也都面临这样的难题。随着广东金融高新区的建设,这一问题更加凸显。今年两会上,崔志辉等15名市人大代表提交《关于更好吸引和留住金融高新区高级人才的议案》,希望这一问题得到缓解。
探因:人才服务还不到位
在佛山金融产业大步迈进的过程中,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众多金融人才来到佛山,但多名金融高管选择了“在佛山工作,在广州纳税”。
“我们很多员工来佛山后,感到相关配套政策还不行,我们希望可以有新的政策,减少他们的心理顾虑。”崔志辉说,住房公积金上限和住房限购对员工产生不小的影响。“跟北京、广州等地相比,佛山的住房公积金缴交水平较低,若在佛山缴纳个人所得税只能按佛山标准购买公积金。”
崔志辉表示,公司采用“新人新政策,老人老办法”的原则,原有人才继续在广州纳税及购买公积金,新人在佛山购买,而在广州缴纳社保的人员个税也在广州一同缴纳。
对此,南海区金融业发展办公室主任洪巨涛也感受颇深:“我们的住房公积金上限、住房限购以及涉外政策做得还不好。”
对策:统筹协调营造环境
去年6月,有20多人的广东银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已向南海区国税局缴纳企业所得税5600万元,成为金融高新区首个税收过5000万元的项目,金融业渐成佛山纳税大户。“在金融界有些人缴纳个税的能力也很强,如果这些金融界人才在广州购买社保公积金,那么佛山的税源也会流失。”洪巨涛表示。
记者昨日从市地税局获悉,如果人员作为总部派驻的员工,由总部发工资,会有在佛山工作、外地纳税的可能。而记者在市住建局网站发现,购房人是中央、省直单位等机构驻佛山的工作人员,提供的纳税或社保证明是省税务部门或省社保部门出具的、工作单位在本市的证明可不受限购影响。